厚植江苏沃土 江苏苏宁银行为实体经济添动能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9日
15分钟后,33万额度的贷款就审批通过了。地处郊区的雪峰家庭农场老板老戴,拿到了公司的第一笔贷款。疫情期间,饭店生意冷淡,水产滞销,可是养殖、耕作、种子、工人工资等投入还是一分不少,流动资金紧张。
“以前贷款那是跑断腿还不一定能贷下来,现在通过手机点一点贷款就能到账,真的很方便!”有了贷款,老戴开始发展生鲜蔬菜送货上门业务,即利用了人员产能,也打开了销路。农场又新承包了两块地进行水果种植,农民的收入都翻了几倍,老戴更是乐开了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老戴的故事,正是多项利好政策下,众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增强的一个缩影。
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经济总量长期处于全国第二位,中小微企业超过300万家,存、贷款总量全国前列。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业的天职。疫情以来,面对企业融资难题,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南京市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以江苏苏宁银行为例,自疫情爆发后即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推出复工款产品,主动减免利息,推迟还款……截至目前,累计服务普惠小微企业超126万户,普惠小微在贷余额较年初增41.53%,信用类贷款占比高达到91.72%,增速、增量、占全部贷款比(40.13%)均居全省前列,延期还款政策惠及42.76万户小微企业。
近年来,南京在各项由第三方评估的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在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最高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像江苏苏宁银行这样聚焦“缝隙业务”的企业,主要经营指标也排名同类银行前三,更是入选“全球10大数字银行”。
精准浇灌科技自立自强关键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是科技大省,科技发明专利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在积极借助科技优势进行金融创新,在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
江苏苏宁银行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旗帜鲜明地提出以“科技使金融更简单”为使命,开展“小微数据风控卡脖子工程”等攻坚项目,自主研发了“天衡”小微风险矩阵、“透镜”智能风控引擎、“统一额度系统”、“秋毫”风险预警系统、“捕逾”智能催收系统等一系列科技系统,申请专利150余项,应用在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和最接地气的场景之中。而老戴们感受到的是“简单”,线上几个步骤、最快几分钟、无需担保抵押即可到账。
江苏苏宁银行全力打造“专精特新”银行,同时也将服务“专精特新”和潜在“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升级推出“普惠科创贷”“科创人才贷”“认股权贷”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已为江苏省上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服务,累计放款规模达5 亿元,为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经济兴,金融兴;金融活,经济活。我省发达的经济市场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沃土,金融机构创新同样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