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银行心系实体经济 前沿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3日
苏宁银行心系实体经济 前沿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自2017年6月开业以来,苏宁银行始终心系实体经济,依托前沿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截至2019年末,总资产达到639.01亿元,总负债达到597.43亿元。在业务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整体资产质量保持较优水平,不良率为0.88%。立足江苏,坚守普惠定位,服务实体经济,苏宁银行将继续为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经营升级、居民生活品质升级贡献力量。
一、聚焦江苏,服务区域城市群发展
在服务区域城市群发展方面,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苏宁银行重点服务扬子江城市群实体经济发展。在投放领域方面,主动放弃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等热门领域,围绕国家战略规划,积极配合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的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在投放区域方面,立足扬子江城市群数百万生机勃勃的中小微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信贷服务。截至2019年末,公司贷款(不含贴现)共计72.24亿元,南京、苏州、无锡、泰州、南通等扬子江城市群投放约占39.59%,持续为长江经济带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为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苏宁银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在信贷政策制定、授信审批流程设置中对绿色信贷做了专项规定。截至报告期末,绿色信贷余额为2.27亿元。
二、聚焦实体,支持制造业发展
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苏宁银行坚持回归本源,坚守定位,坚决聚焦地方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回归信贷主业,做深做透本地市场。比如,围绕江苏省“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15个重点领域,苏宁银行积极向包括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相关行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积极支持传统企业技术改造以及产能升级,帮助企业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截至2019年末,苏宁银行制造业贷款企业户数从年初的72户提升到309户,增长近4倍。
三、聚焦普惠,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在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作为江苏省首家民营银行,苏宁银行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的优势,把服务民营企业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大资源投入和综合服务支持力度,制定了服务民营企业的18项政策措施,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上细化配套,明确尽职免责、考核激励、资源倾斜等各项保障措施,建立了支持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截至2019年末,苏宁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8.13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比重75.81%,民营企业贷款户数占比99.48%。
同时,为深入践行国家支持小微和“三农”的大政方针,贯彻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苏宁银行大力推进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两增”序时目标。截至2019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95亿元,比年初增长48.35亿元,高于对公贷款增幅130%;小微企业贷款户数8534户,比年初增加7873户;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0.5亿元,顺利完成阶段性收官。
民营和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评价缺失等缺陷,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个世界性难题,尽管如此,苏宁银行仍坚守普惠金融定位,将金融科技和风控技术应于不同场景,秉承“科技密集、知识密集、风控严密、低成本运营”的经营理念,线上,与各类平台/场景开展合作,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建立有效的客户评价体系,精准判断客户资信状况,针对性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线下,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百行进万企’”融资服务活动,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在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的同时,资产质量始终保持在低于1%的不良率水平上。
四、聚焦科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以科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我行目前拥有数据风控、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AI和金融云五大实验室,员工中科技人才占比超过50%,已具备区块链、知识图谱、人脸识别、机器学习风控等核心技术,将科技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引擎和驱动力,坚持研发立行,聚焦业务创新,将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紧密融合。截至2019年末,我行已累计发表25件软件著作权、申报12件发明专利和11件实用新型专利。
(一)自主核心系统“云开”正式投产,金融服务能力再升级
2019年8月,苏宁银行自主核心系统“云开”历时八个月的建设正式投产,将提升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云开”系统创新地将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创新业务、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融为一体,实现了既满足线上高并发要求,又可支持线下传统业务等功能,在账务、用户、支付等多方面完成一体化。通过分布式架构,“云开”系统实现了“核心一体化”、“产品配置化”、“数据标准化”,整合全场景业务处理;对于未来新业务场景的整合,做到了“如同积木组装般自由”,为未来银行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全场景渗透,打造了强有力“内核”引擎。
(二)“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苏宁银行打造的区块链-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平台,采用“AI自动检测+人工智能”的算法,做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开创了业内“物联网+区块链”为动产质押提供解决方案的先河,使动产质押业务由“高风险”变为“低风险”,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准入门槛。该项目在2019年1月被《人民日报》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促进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而专题报道;2019年8月,相关项目“E货融-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则荣获“2019年南京市金融创新奖励项目”二等奖。
2019年9月,苏宁银行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推出“货易融”产品2.0版,将应用场景从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能源等传统货押行业,扩展到了家用电器、数码3C、家装建材、日化快消等体量更小、监控难度更大的行业,大大延伸了业务服务范围。此外,苏宁银行未来将持续深耕“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探索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完善与做精“货易融”产品,以点带面,形成一套范式,进而打造具有更强服务能力、更多服务功能的“信贷工厂”。
(三)区块链国内信用证项目在省、市多次获创新奖
苏宁银行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提高了银行间信用证的互信度,促进了信用证的流转速度,降低了票据、单证的在途时间,优化了客户结算和融资体验,该项目荣获“江苏省银行业创新服务有影响力十大事件”、“南京市金融服务创新奖”等科技创新荣誉。截至2019年末,苏宁银行国内证交易量已超过20亿元。
(四)依托远程开户技术,打造江苏地区开户最快银行
苏宁银行积极响应政府“优化企业开户 改善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将对公开户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并通过应用人脸识别、金融AI等信息技术,实现资料采集自动形成表单,无需客户填写单据;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做到所有客户影像资料即拍即传、即传即审,大幅提高效率。目前,苏宁银行对公开户的时间已稳稳控制在20分钟以内,最快只需10分钟,成为江苏省开户最快的银行之一,便利了客户融资需求,提升了用户服务体验。
未来,苏宁银行仍将心系实体经济,遵循“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经营逻辑,依托前沿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继续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百姓民生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加强业务创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国家战略实施,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广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