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科技 江苏苏宁银行拓展“区块链+物联网”应用新场景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2日
“一家银行几年前办理了一单煤炭质押贷款业务,直到处置质押物时,才发现真煤炭只是很少的一层,下层大量的抵押物竟是真伪难辨、价格低廉的煤矸石,究竟是何时调的包?”这就是动产质押业务中比较常见的欺诈案例。
动产质押融资贷款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打破担保圈风险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货物跌价、反欺诈能力等问题,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高发,很多银行一度暂停了动产质押的业务。
2017年以来,一些银行开始在动产质押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推出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产品。由感知集团提供物联网仓储监管技术,客观反馈仓储信息,以机器感应替代人工监管,提高仓储管理的可靠性。银行通过互联网与手机程序实现押品的实时远程监控,建立了银行、企业、贷款和货物的有效链接途径,实现贷款流向与贸易对手、质押清单与库存实物、贷款用款额度与质押价值的一一对应,增加了贷款信息的透明度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
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工信部预计在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至1.5万亿元,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不过距离物联网技术发展成熟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受限于云服务和维护成本,物联网难以实现大规模商用。中心化的云服务器会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多,面临更多的负载。但是物联网技术带来产业变革的前提是海量设备的入网,当介入设备达到数百亿或数千亿,云存储服务带来巨额成本就成了物联网发展的阻碍了。
就在这时,区块链来了。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属性,可以较低成本让数十亿、百亿的设备共享同一个网络。
此外传统物联网设备极易遭受攻击,数据易受损失且维护费用高昂。区块链的全网节点压正的共识机制、不对称加密技术以及数据分布式存储将大幅度降低黑客攻击的风险。
就在前不久,江苏苏宁银行(以下简称苏宁银行)将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将结合,成功对靖江太和港务的煤炭进行了抵押授信,授信额度500万,开创了业内物联网+区块链为动产质押提供解决方案的先河。
物联网技术可以做到对抵押物进行包括自动报警在内的实时全自动监控。据苏宁银行动产质押项目负责人介绍, 考虑到煤炭散货的品类特点和传感器成本因素,目前该技术还是以视频监控为主体。视频监控采用了AI自动检测+人工智能的算法。整个检测过程可以做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传统动产质押缺少权威监管、缺乏信任。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各个节点独立的记账,并通过分布式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将每一条记录不可篡改的保存在链上,解决了核心的信任问题。同时,项目所有的动作都在线上完成,为后续银行的放款和跟踪节约时间。
苏宁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高朝辰表示,因为动产质押涉及到的抵押物品类众多,这对于检测模型的建立是一种考验,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对接液体物品类、汽车金融等项目的落地。基于苏宁集团的八大业务板块,所衍生出的诸多应用场景,如汽车金融、消费金融、仓单质押等,这些场景本身就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未来,苏宁银行将进一步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对苏宁物流、苏宁小店、苏宁易购等线下场景开展深度的“接入”,通过动产质押融资,削弱对授信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参考依赖,为需要融资的企业降低门槛,推进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都是由苏宁银行自主研发,这体现苏宁银行在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开发与运维能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诞生的金融新业态,苏宁银行坚持“研发能力、专业专注、简单至上”为立行之本,秉承“科技密集、知识密集、风控严密、低成本运营”的经营理念,聚焦区块链、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金融AI、金融云和物联网金融六大金融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风向标。
目前“物联网+区块链”动产质押技术已是苏宁银行在区块链应用领域取得的第三项突破。2017年9月,苏宁银行成功接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实现了从信开到电开,各操作环节透明可追踪,信用证实时秒级到达,大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该项创新成功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银行业创新服务有影响力十件大事”“南京市金融创新项目奖”;2018年3月,自主研发了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所有金融机构都可以将自己的黑名单数据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上,实现欺诈风险的联防联控。眼下,该平台已经具备300万黑名单,6家金融机构接入。